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水更清稻更绿 浙报头版点赞嘉兴多措并举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

2021-08-07 07:00:36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王雨红 通讯员 宋正卿

  请输入图片描述

  8月6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嘉兴多措并举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水更清 稻更绿》一文,全文如下:

  眼下,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零直排”已不是新鲜事,但你听说过稻田退水“零直排”吗?走进桐乡市濮院镇,绿油油的水稻随风摇曳,初看与普通农田并无两样,近看才发现,农田旁的沟渠里多了莲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和陶粒。“稻田退水在此沉淀、净化后,再流入河湖。”桐乡市农业生态建设指导中心主任周雪娥说,经过过滤,水中的氮、磷含量可分别下降10%和30%以上。

  桐乡生态沟渠的打造,是嘉兴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的一个缩影。嘉兴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浙北粮仓”,嘉兴拥有125万亩稻田,但因水网密布、地处太湖流域下游等原因,农业面源污染也比较突出。尤其每年水稻种植期,人工排水和降雨等都会带走大量氮肥、磷肥,分别占全市水污染物氮、磷排放总量的14%和17%,易造成周边水塘及河湖富营养化。

  为此,嘉兴利用绿色“加减法”,因地制宜增加生态沟渠、拦截坝等,生态化改造断头浜、闲置池塘,并从源头减少肥料、农药输入,构筑生态优循环。目前,全市已建成总长度达39公里的48条生态河渠。同时,对符合要求的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给予每亩最高3000元的补助。如今,嘉兴5万亩试点稻田的退水氮磷总量下降30%左右,预计到2025年底可覆盖全市60万亩以上稻田。

  巧设湿地,让稻田退水“无处可逃”。漫步平湖市广陈镇赵家兜灌区,170亩农田周边,17个退养鱼塘内绿意盎然,池水清可见底。“鱼塘内的水通过泵站,依次进入灌溉渠道、稻田,再经生态沟渠过滤后回流到鱼塘,实现整个灌区灌排水循环再利用。”平湖市农业生态能源站站长燕燕介绍,这也是全省首个稻田退水“零排放”灌区。

  稻田退水要更净,控制输入也很关键。为了从源头减量提质,近年来,嘉兴大力推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水稻田套养小龙虾、甲鱼等,其排泄物可当肥料,使稻米实现无公害,提升效益。桐乡市河山镇种粮大户曹荣泉今年尝试了60亩稻虾种养殖,与单纯种水稻相比,亩均可增收约3000元。截至目前,嘉兴稻渔种养殖面积共6.2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分别下降6.5%和4.9%。

  接下去,嘉兴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将充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与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有机融合,力争五年内实现全市稻田面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三分之一以上,让“碧水绕城”成为现实。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