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乡贤回归促蝶变!桐乡经开区(高桥街道)凝聚乡贤力量助力共同富裕

2021-08-07 07:00:3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宋彬彬 通讯员 屠建平

  这个暑假,桐乡经开区(高桥街道)龙南村的孩子们过得很精彩,乡贤孙正馨回来了,在以他命名的乡贤工作室里,这位国家一级美术师与国家高级美术师高敏一道,开办了鲍月景艺术馆仕女画传承培训班,带着孩子们欣赏鲍月景先生的作品,给孩子们教授仕女画勾线的步骤和技巧。老师们细致的讲解和示范,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兴奋地提起画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地进行练习。

  请输入图片描述

  依托乡贤工作室开展“春泥计划”,丰富了农村娃的暑期生活。凝聚乡贤力量引领乡村振兴。桐乡经开区(高桥街道)有关负责人说,乡贤作为新时代乡风文明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区街注重用好乡贤资源、汇聚乡贤力量,近年来,像孙正馨这样的乡贤纷纷回归,为区街乡村文化振兴、产业发展等注入了不竭动力。

  乡贤文化润泽乡土

  桐乡是人文的渊薮,这片土地涌现出茅盾、丰子恺等大家,书画艺术享誉全国,在桐乡经开区(高桥街道),这里就走出过一位著名工笔仕女画大家--鲍月景先生。

  鲍月景是龙南村的一位先贤,他从小酷爱绘画,9岁入书塾,14岁随父习木工,20岁后走上专业书画道路。作为“费派”工笔仕女画的最后传承人,鲍月景的画风淡雅飘逸,思想内容深刻,善于把人物形象和生活环境联系起来。他是一代仕女画领域的引领者,潘天寿称其“六法皆备”。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今年6月18日,鲍月景艺术馆在龙南村开馆。这一切离不开龙南村乡贤孙正馨的支持和奉献。孙正馨是鲍月景先生的嫡传弟子,在书画艺术领域造诣颇深。孙正馨同时还是鲍月景艺术馆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从设计到建造,他都密切关注、全程参与,从艺术角度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馆内布置上,孙正馨捐赠了鲍月景手稿2件、鲍月景生前使用物件9件;捐赠本人近作32件,其中仕女画8件、人物画1件、山水画23件,极大地丰富了艺术馆的文化内涵、风雅之气。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为激励更多的乡贤为文化振兴贡献力量,龙南村还揭牌成立孙正馨乡贤工作室,聘任孙正馨为名誉馆长。孙正馨倍感重任在肩,他说,将立足鲍月景艺术馆,发挥好乡贤工作室的作用,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让文化润泽乡土。

  乡贤回归助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贤参与。在湘庄村,巨匠建设集团董事长吕耀能情系家乡回报桑梓,他从文化入手打造起50亩的太虚故里文化苑,去年一亮相就圈粉无数,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此外,巨匠集团还和湘庄村的9户低保困难老人进行暖心结对,通过精准帮扶引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以巨匠为代表,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近百家企业通过捐资助学、暖心慰问等将一份份暖意送进生活困难的百姓家,而随着企业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让一个个生态秀美、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渐渐呈现。

  乡贤回归助发展。桐乡经开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崭露头角,为全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去年年初,桐乡市高桥农业科技产业园揭牌成立,包括漕泾、骑力、湘庄、龙南等10个村,规划总面积4.3万亩。桐乡经开区(高桥街道)乡贤联谊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卫龙宝和落晚村乡贤、嘉兴农科院副院长富昊伟被聘为产业园农业专家顾问,有了他们的智力支持,园区发展更有张力。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今年6月28日,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在此正式启动。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朱永官是从桐乡走出去的一位国际著名的环境土壤学家。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的建立,与他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密不可分。正如桐乡市委书记齐力所说的,“朱院士为人质朴,专业敬业,让人敬佩。更为重要的是,无论走到哪里,朱院士一直把家乡作为人生的底色,一直把家乡作为永远的牵挂,一直在为家乡发展做贡献出。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的建设、启动,这既是朱永官院士团队的创新之举,也是桐乡的发展之需。”

  朱永官院士也表示,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是一家聚焦健康农业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整合政府、科技、市场三方面的要素资源,把健康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转换成产品,推动其走进千家万户,惠及老百姓。研究院将秉持“培育健康土壤、发展健康农业、支持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助推桐乡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排头兵。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